【側寫/沈伶鎂】
「如果我有1小時拯救世界,我會花55分鐘想問題,用5分鐘想解答。」[1]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陳俊宏,在2019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複賽培力工作坊中,以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這段話作為講演要旨,期盼同學能深化思考、重視提問的重要性。
跨領域知識重要性高
「從公元2000年到2018年,在整個自然科學界裡面,物理有什麼突破?找到黑洞、重力波也發現了,化學界呢?有什麼重大突破嗎?這些研究我們該怎麼應用?」陳俊宏教授演講甫開場,便拋出一連串問題,欲刺激同學思考。
陳俊宏教授說,無論參賽目的為何,相信在場同學應該都對自然科學有興趣,更甚者不只是生物,對於數學、物理、化學等等學科也許都有興趣。他表示,目前做學問幾乎都是跨領域、跨科技,大家必須具備各領域的基本知識,才有辦法對話、應用與合作。
「生命科學這幾年,真的衝得很兇,所以念生命科學的人,現在其實站在浪頭上,機會很好」陳俊宏教授談到,他的學生從美國傳訊息跟他說「老師,我今天在一個細胞中塞進了一百多個基因」陳俊宏教授感嘆說,過去一個細胞中塞兩三個基因就很了不起,現在愈衝愈快了。
基因編輯到底是什麼?
陳俊宏教授問台下同學:「基因編輯跟基因改造到底差別在哪裡?」他說,基因編輯的下一步有個叫做「合成生物學」的,為什麼要強調「合成」?基因編輯可以幫助我們「合成」什麼?基因編輯能做出更恐怖的禁忌,同學都沒人提到。
參賽同學對於陳俊宏教授的問題踴躍回答,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點子。有同學提到,可以在蕃茄中塞一隻腳、加個眼睛、讓它咬下去是牛排的味道。還有同學說,可以將人或貓的基因塞到酵母菌中,製造長貓耳的人,因為很可愛(全場笑)。接著,同學提及訂製小孩,或許將來可以選身高、智商、髮色、眼珠,幫小孩裝個翅膀之類。
陳俊宏教授說,現在大家都還是停留在一個層次,就是塞進或拿掉的東西,都是自己知道或期待的,但當我們對蕃茄、對酵母菌、對恐龍及蝴蝶,甚至是對卵子做了這些事情後,你要怎麼稱呼它呢?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盼賽後能繼續深思探究
「以CRISPR來說,真的是無遠弗屆,有無限的想像空間」陳俊宏教授問,當人類用這技術做出這些天馬行空的東西後,然後呢?他認為,同學或許對CRISPR有點想法,但總體看來對於它基因編輯的延伸,卻還有相當大的理解距離。大家似乎忽略了,為何目前社會對於基因編輯如此憧憬、或者是說衝動?基因編輯對於整個人類社會有多大的衝擊?這個技術要不要規範?要不要有人踩煞車?陳俊宏教授希望同學繼續深究這些問題,相信會是這次參賽的重要收穫,他認為參賽同學身處的這個世代,一定會看見基因編輯所做出來的東西。
「基因編輯這個東西很重要、影響很恐怖」陳俊宏教授強調,基因編輯或許短時間內無法寫入教科書,但不希望台灣的高中生不知道這件事,這也是為何「青年尬科學」要將此列入競賽主題。
每一個都是好問題
「好啦,現在換你們來問問題!」上台後就不斷拋出問題的陳俊宏教授,在激發參賽同學的高昂想像力後,接著希望同學能提出疑問,然而卻迎來了一片靜默。陳俊宏教授鼓勵同學,希望大家不要擔心自己的問題很愚蠢,他說「問題就是問題,問題沒有大小,每一個都是好問題」。
陳俊宏教授表示,之所以在演講中不斷發問,就是希望讓同學了解到問問題的重要性。他說,提問是個很深、很難的能力。當被問到是否有問題時,在場同學一度沉默的反應,事實上也是反映台灣目前教育的缺失,因為大家沒有受過訓練,因為要會問問題,首先就要先瞭解問題、要有基本知識才有辦法提問。
「傳道、授業、解惑,我們目前往往停留在傳道而已」陳俊宏教授說,現行教育制度,讓老師似乎只能扮演「傳道」的角色,甚多就到「授業」而已。但是,目前學生所能獲得資訊的管道愈來愈龐雜,面對大量的數據與資訊,需要從小打好基本功,方可判斷真偽及進一步理解、利用。這也是為何,他會不斷提及愛因斯坦的那段話,因為問問題是極為重要的功夫!
[1] If I had one hour to save the world, I would spend 55 minutes defining the problem and only 5 minutes finding the solution. – Albert Ei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