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北區初賽工作坊

講師|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撰稿|沈伶鎂

《科學寫作與閱讀》側寫/沈伶鎂(2019/07/26)

「大家想從這個活動中獲得些什麼?」陽明大學退休教授周成功,在7月26日下午這場《科學寫作與閱讀》工作坊中,以這句話作為開場白,並藉由生動活潑、極富知識性的講演,親身示範了優秀科學寫作與導讀該有的樣貌。

周成功教授表示,他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找出該書所想傳達的訊息脈絡,也許能發現一些有趣、或是讓自己困惑的問題,並進一步去探索解決這些疑惑。或是有些人其實對書中所寫有所不滿,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寫成書評。

「閱讀寫導讀的方式其實很多,沒有一定的方式,原則上我不希望大家用太多華麗的文字去堆陳」周成功教授強調,文字當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行文要流暢、要精簡,這同時也是他對自我的要求。

周成功教授指出,想要成為優秀的科普作家,首先要對知識有廣泛的興趣、有深入閱讀的習慣、追根究柢的個性、說故事的本領,以及簡潔的文字訓練。他強調,閱讀是極為重要的,而且不能淺嚐即止,必須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我能不能用一個跟著一個的問題,帶著大家跟我走,然後不能有廢話?」周成功教授表示,良好的講演是必須在開頭第一分鐘就能吸引到全場注目,同時說明清楚所想傳達的訊息,而這必須透過不斷閱讀與練習才能達成。此外,藉由這樣持續閱讀與練習,並在適當壓力下,方能讓語言更加精簡,同時培養出對自我的信心。

「閱讀!閱讀!閱讀!」周成功教授強調,閱讀是最為重要的一部份,再來就是練習在講演中不能有廢話與贅字,最好能練習到讓自己所說的話,錄音下來的逐字稿就能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練習多了自然水到渠成,我今年70歲,我已經練習了將近40年」周成功教授笑笑地鼓勵大家。

針對「青年尬科學」初賽的短講,周成功教授提醒參賽者,「6分鐘你講不了太多東西,你必須要衡量什麼才能讓評審留下印象」他建議同學,可以從書中找出一個看法、問題或評論,接著再找更多資料,將自己的論證延伸與包裹。這樣,至少能讓人感受到並非依樣畫葫蘆,而是有能力找出新鮮觀點並就此精要論述。

周成功教授以自己為例,他表示為了此次演講,他從一個多月前就開始準備,為了確認演講主軸中相關度較高的部分,他將簡報從85張刪減去了20張。「你問我這20張重要嗎?當然重要,但我必須要讓我的東西一以貫之」周成功教授說,這點也是必須透過無間歇的練習方能達成。而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有太多的華麗鋪陳,文字講究的是流暢且精簡,要讓學生物的人眼睛為之一亮,而非譁眾取寵。

"nothing in biology make sense, except in light of revolution"在演講的最後,周成功教授將這句話送給同學,希望大家能牢記演化的三個重要概念:「變異」、「遺傳」、「天擇」,他相信這對同學們未來在生物學的學習路上,是有極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