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南區初賽工作坊——勇於表達自我!

講師|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閔明源教授

撰稿|午詹

為了讓從眾多隊伍脫穎而出的初賽選手,可以瞭解競賽中評審的關注重點,CASE中心於初賽一周前,在高雄師大附中舉辦了2019年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南區初賽工作坊。

此次工作坊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閔明源副教授擔任講師,閔副教授開頭就鼓勵參賽同學要勇於表達自己,「演講沒有最快的捷徑,要讓自己有很多機會了解自己表達的別人是否聽懂,以及觀眾是否有好的回饋,因此練習是最重要的。」

同時,閔副教授也鼓勵同儕要有競爭也要有切磋,對於他人優點要不吝讚揚,對於缺點也要提出中肯且誠懇的評論,才能互相砥礪進步。勉勵完同學後,邀請了三組自願隊伍,採用比賽當天的5至7分鐘短講模式上臺報告。採用作中學的方式,讓同學能更快的掌握比賽要點。

短講與簡報的相輔相成

第一組隊伍由三位同學輪流短講,以指定書籍《人類大未來》為基礎,搭配簡報,分別說明基改作物、基因編輯寶寶,以及基因檢測系統的優缺點,並以愛因斯坦對於科學的反思作結。後續,也提到關於其他許多科技發展的問題,如交通革新、網際網路等。

閔副教授在結束後,首先稱讚這組隊伍時間掌控良好,在7分鐘內完成報告。後續針對同學報告的基因編輯寶寶議題提出問題,並拋出許多例證讓同學重新思考人類的存在價值。

之後,請在座其他同學給予評論。閔副教授提醒參賽同學可以從別人的報告中,學習優點,改善缺點,鼓勵同學將這樣的評論發表機會,也當作是報告的練習。在座同學中,有人提出此隊伍三位同學的口條清晰,且簡報設計的舒適精簡。

閔副教授對此意見表示認同,此外,也建議報告的隊伍,應該從報告的多個議題中,選取主題,突顯重點,讓聽眾可以在短時間中理解演講的核心思想,若可以在其中融合進自身對於這些議題的看法或反思,更能達到畫龍點睛之效。

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組隊伍也是由三位同學組成,短講重點圍繞在基因編碼CRISPR的由來、運作方式,以及可能的應用,並提出在此技術尚未成熟前就貿然使用於人體,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短講結束後,閔副教授也針對其中的CAS9酵素問題提問,並且點出,由於CRISPR是屬於比較複雜的議題,會建議可以使用簡報呈現,才能讓未涉獵過基因編碼領域的聽眾,能透過簡報及報告的搭配呈現,掌握演講重點。

閔副教授也回應在座同學提出報告僅有一人發言,較沒有呈現團隊合作的問題,希望參賽同學可以採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將講解的內容適當分解,營造團隊特質,展現團隊合作的精神。

第三組隊伍是兩位同學組成,短講內容是基因學說的歷史源流及發展,並提及優生學的學者藉著孟德爾遺傳學說,篩選基因,但也對基因決定論有所反思,認為人類的後天仍有選擇的權利。這支隊伍短講臺風穩健,時間也掌握精準。但在座同學亦點出短講內容的科學知識深度不足,閔副教授也建議此組同學應該要更具體介紹討論到的學說,如優生學的具體觀點、概念或是優缺點,才能反映出報告的主題。此外,雖然兩位同學皆有發言,但在分工上仍顯不足,因此閔副教授也再次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加突出報告的特色。

三組同學報告完畢後,閔副教授除了開放提問,也再次提醒關於上臺的臺風、口條、分工,以及使用簡報輔助報告等競賽注意要點。希望參賽同學無須囿於指定書目中的內容,而是將準備報告的眼光放在此次比賽的主題:「編輯基因的時代來臨了!?」,緊扣比賽主旨,切題發揮。

同時,閔副教授也強調競賽的「尬科學」,更看重的是參賽同學對於這些議題,能否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證據,說服聽眾。最後,閔副教授勉勵參賽同學,把握練習機會,將自己的想法有組織、有邏輯的傳達給聽眾,也期許參賽同學可以透過這個競賽有所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