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北區初賽報導

青年尬科學北區初賽:虛構的世界,人性的考驗

撰稿|簡璟

 

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從去年開始調整競賽方向,承接去年主題——不僅僅只有科學的數學相關小說與影集,今年更以「科幻小說」為競賽擂台,對學生來說也更有挑戰性。整體而言,多數競賽隊伍似乎難以在故事主旨與科學知識之間做出取捨,而使講演內容流於片段。

 

 

導讀要領:「綱舉」才能「目張」

其中,相較於對其他選讀《守護程序1:網路殺神》的隊伍,多將重點放在解釋何謂daemon;由市立北大高中組成的「Paradox」則分列階段、清楚闡述書中索伯的理想,這點令評審王道還教授相當激賞。

 

選讀《艾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下冊》的「量子靈域」,則試圖以量子力學來解釋書中的科幻產物:正子腦。在比賽結束後,來自武陵高中的隊員表示,出於興趣,這兩年持續關注該項競賽,並主動與同學組隊參賽、查找資料。而當記者詢問:「畢竟《艾》書出版的年份較早,閱讀過程是否有認為難以實現的幻想?」三位同學一致認為,以當代科學的觀點,「正子腦」根本不可能存在。

 

作為科幻經典的《美麗新世界》為本次最熱門讀物。有七組隊伍以此為題目,競爭相對激烈。在所有隊伍都能準時完成表演的情況下,面對評審提問時的表現,即是能否晉級的關鍵。來自私立延平中學國中部的「想不到吧」,在回答問題時反應機靈、應對得體。而師大附中「隊名隨便」,無論是講演內容或臨場表現,皆獲得在場評審一致認可,順利贏得複賽門票。

 

從評審決議的過程,可知「是否完整概述故事」是三位評審最為重視的晉級條件,「畢竟這次競賽核心是『導讀』。」于淑君老師如是強調。她亦觀察到本次競賽中——不論區域——許多隊伍的講演都有「化整為零」的傾向;若要做導讀應顧及故事整體脈絡,否則不管細節說得再精彩,都難以獲取高分。

 

 

名為「科幻」,實指「人性」

而扮演黑面評審的王道還老師則提醒同學,「科學」在許多經典科幻小說裡,都不是主要的角色,只是作為是提升人類生活的條件,例如使人們得以體驗過去——受限於科技——無法達成之事。而科幻小說旨在利用這般背景探討人性,以及一些人類社會基本面向的問題。就如同《科學怪人》一書其實幻想成分遠大於科學,但正是因為它所隱含的核心議題,直到今日《科學怪人》仍被奉為科幻小說之鼻祖。

最後,王老師也再次重申,這是一個團隊合作的競賽;團員之間的互動亦為重要一環,隊員可以適時支援正在報告的組員。以上兩點希望晉級的隊伍能更加注意,也期待各位有更精彩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