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說明會側寫─王道還老師主講「科學與想像」

撰稿|許襄婷、小新

2018年5月5日「2018台積電盃 青年尬科學」首場競賽說明會,於主辦單位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正式開跑。今年主題為「科幻200年」,適逢1818年出版的世界名著小說《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出版200週年為中心思想,討論真實科學與幻想科學如何巧妙結合,在北區說明會中,更邀請到王道還教授一同分享拉開活動的序幕。

說明會中提到青年尬科學主要針對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來進行競賽,王道還教授更是強調,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裡,如何將大量知識閱讀吸收後,寫出自己論點與想法的能力,更是一大重點,除此之外,針對今年科幻200年的主題,教授也利用Frankenstein來討論科學與想像相互之間的關係。而一部外文作品,譯者如何闡釋,會造成讀者不同的解讀。王教授點出:若是Frankenstein音譯《弗蘭肯斯坦》,讓讀者摸不著頭緒,不知道這部作品的探討議題;但意譯《科學怪人》,引發讀者的興趣,想像怪人的模樣。

經典科幻小說《科學怪人》讓西方社會反思科技所帶來的道德議題;並塑造西方科幻電影中對於科學的想像,甚至是質疑科學家的定位。像是:1995年的電影《侏儸紀世界》當中,邪惡的科學家形象。想像是有根據的思想活動,科學想像是從沒見過的東西和見過的東西相融,不容含糊必須具體,想像的靈感來自科學,如同1818年經典科幻小說《科學怪人》作者雪萊夫人的靈感來自當時熱門的學科「電學」,以現實中屍體通電產生肌肉收縮反應的實驗發展出來科幻小說,故事背後更是寫出科學可以造人也可以創造怪物,展現出科學與人文的永恆問題。

教授也藉機提醒,中學時期過早地分組,可能使同學喪失機會瞭解不同領域的奧妙。不過以雪萊夫婦當時的科學日誌為例,即驗證了文學家也能讀懂科學—只要你抱有想瞭解的好奇心和熱忱!至於創作靈感,可以是天馬行空的幻想,也可以是有憑有據的想像。而科幻小說宜側重「想像」,且須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上。 如同費曼曾說道『很多人不相信科學,其實也需要想像⋯⋯』、並透過克卜勒從眾多天文觀測記錄,「想像」推導出克卜勒三大行星運動定律來佐證。

而寫作過程中往往需要參考相關文獻,此時具備「讀」懂文獻並以良好的表達方式「寫」出他人能理解的文章,才能達到寫作的終極目標—溝通。每位受教育者宜注重「讀」與「寫」的能力,要能讀出作者文中的中心思想,消化、吸收、理解、並篩選有用資訊後,以大家能理解的表達方式寫出文章,而這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

另外教授也分享了曾在美國校園廣告看板中觀察到的現象,除了租屋,最為普遍的就是徵求潤稿寫手,甚至還有閱讀指南教人如何閱讀、如何寫作,由此可見讀與寫的重要性,但很可惜的是台灣在這一塊仍有改進的空間。

最後教授提供幾個建議給參賽同學。撰寫文章時,可從指定閱讀資料中找出一到兩個探討議題,深入思考,以科學的方式提出解決的辦法。切忌:過度探討情節,而忘記了「科學」在文中扮演的角色。畢竟,這是推廣科學的徵文競賽,而非分析寫作的文學大賽。

同時也提到讀與寫是人文傳承的關鍵能力,如同《科學怪人》傳承至今已邁入第200年,青年尬科學就是希望將讀寫的教育可以代代傳承下去,透過這樣的平台,讓喜歡科學又有想法的你,透過聽、說、讀、寫的方式,將你的想法分享出去,並透過競賽的交流讓你重新認識科幻的世界,2018台積電盃 青年尬科學「科幻200年」歡迎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