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從等效原理中,悟得重力與時空幾何的關聯,確切掌握了描述重力場的方法。但當他試圖運用重力場方程式描述整體宇宙時,卻得到與其理念不合的解。為排除這個困擾,愛因斯坦引入了宇宙常數,希望能夠為我們所觀測到的宇宙定調,不料就此敲開了現代宇宙學研究的大門。我們藉由回顧宇宙模型發展的故事,來理解空間膨脹與大霹靂概念的由來。
一般入門教科書或科普書籍在介紹狹義相對論的起源時,往往從 Michelson-Morley 的光速測量實驗講起:首先,Michelson和Morley量不到地球相對於以太的速度,這個結果違逆了大家的期待,為了處理這個矛盾,物理學家提出種種不能全然令人滿意的方案,只有在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後,一切的問題才圓滿解決。高涌泉教授將在演講中說明這樣的敘事忽略了某些極為有趣的歷史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