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講題 | 講師大名 | 講師頭銜 | 地點 |
---|---|---|---|---|
2016/9/22(四) | 古典力學形成的關鍵 | 姚珩 | 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 | 台中一中 |
2016/9/30(五) | 孟德爾之謎 | 王道還 | 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慈濟大學 H210階梯教室(福田樓2F) |
2016/9/30(五) | 摩根與他的學生們 | 丁照棣 |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 慈濟大學 H210階梯教室(福田樓2F) |
2016/10/25(二) | 你不知道的康熙:西學成為一種帝王學 | 洪萬生 | 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0/25(二) | 徐光啓的故事 | 張海潮 | 臺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1/6(日) | 幽默的結構及神經機制 | 陳學志 |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 華山文創園區 中三館2樓 拱廳 |
2016/11/6(日) | 音樂的結構與愛樂的腦 | 蔡振家 | 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 華山文創園區 中三館2樓 拱廳 |
2016/11/8(二) | 諾貝爾獎之前樹立里程碑的化學家 | 陳竹亭 | 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1/8(二) | 與諾貝爾擦身而過─介紹四位傑出的化學家 | 蔡蘊明 | 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1/15(二) | 戰爭與和平:雷達的應用 | 嚴宏洋 | 中央研究院臨海研究站(退休)研究員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1/15(二) | 半套雷達看懂宇宙? | 趙丰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1/18(五) | 感覺的故事:痛覺與本體感覺 | 陳志成 |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慈濟大學 |
2016/11/18(五) | 感覺的故事:視覺與嗅覺 | 嚴宏洋 | 中央研究院臨海研究站(退休)研究員 | 慈濟大學 |
2016/11/23(三) | 生活中的化學 | 林弘萍 | 成功大學化學系教授 | 曾文農工 |
2016/11/29(二) | 那一天,我們發現了宇宙—哈伯及當時的科學家 | 張嘉泓 | 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1/29(二) | 沒有昨日的宇宙-勒梅特與現代宇宙學 | 李沃龍 | 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1/30(三) | 吃吃喝喝的化學 | 王文竹 | 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 | 瑞芳高工 |
201612/11(日) | 玄燁與胤礽: 糾結父子情 | 曾念生 |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社區精神科科主任 | 華山文創園區 中三館2樓 拱廳 |
201612/11(日) | 周璇─見證中國精神藥理學萌發的一代名伶 | 吳佳璇 |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 華山文創園區 中三館2樓 拱廳 |
2016/12/13(二) | 破解霍亂之謎:十九世紀的傳染病研究 | 李尚仁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2/13(二) | 木骨模型的江戶之旅 | 張哲嘉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2/14(三) | 科學綠野仙蹤 | 王淑珍 | 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 竹山高中 |
2016/12/27(二) | 義大利名琴三百年來的未解之謎 | 戴桓青 | 臺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2016/12/27(二) | 合成器的音色故事 | 柯智豪 | 金鐘金曲跨界音樂家 |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已被閱讀 173 次,今天被閱讀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