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的授粉者

■生長於加勒比海與亞熱帶大西洋西部的烏龜藻(Thalassia testudinum),為泰來藻屬,是雌雄異株的藻類。烏龜藻長得矮小不起眼,大概只有1-2公分高,雄花晚上開花,只開1-2小時;開花時,每朵雄花會產生十六萬顆帶有黏液的花粉。雌花則是白天開花,在72小時內都可以授粉。若從帶有黏液的花粉看來,烏龜藻似乎也是水媒花囉?原本科學家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在2012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團隊觀察到有蠻多甲殼類與多毛綱(polychaetes)的小生物,會在晚上雄花盛放的時候來接觸烏龜藻的雄花。雖然這些小傢伙們會游泳,但牠們也會隨著海流漂來漂去。有沒有可能牠們會幫烏龜藻授粉呢?

Read more

孔雀秋海棠的光合作用魔術

原產於馬來西亞雨林的孔雀秋海棠,只有在光線極弱的狀況下葉片會出現藍色。當光線夠強的時候,葉片上的藍色就不會出現了。因為這藍色是如此的美麗,使它得到了「孔雀秋海棠」的美名。大家搶著種它,想要看到那美麗的孔雀藍;但到底為什麼要出現這美麗的孔雀藍呢?

Read more

玉米如何征服世界?

玉米原產於中美洲墨西哥的特瓦坎谷地(Tehuacan Valley),為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重要糧食作物。目前的許多證據都支持玉米大約在一萬年前自大芻草(teosinte,蜀黍)馴化,但是當我們把大芻草與現代玉米放在一起看的時候,很少人能夠聯想到它們之間的關係!

Read more

感光也感熱的光敏素

做為光合自營生物,植物必需能夠準確的監測它需要的光──主要是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紅光與藍光的強度是否足夠。如果不夠,植物就會減少對進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組件(如葉綠素、葉綠體、葉片)的投資。植物如何進行對光的監測呢?主要透過一群光受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偵測紅光與紅外光的光敏素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