檜木醇與β檜酚酮:一段化學家英雄相惜的故事

近年來,「違反學術倫理」成為臺灣學術界登上新聞版面的主因之一,舉凡抄襲、不當引用等等,一旦爆發往往都難以收拾。不過這篇文章所要介紹的,則是半個多世紀前一個堪稱典範的正面案例,不僅將原本可能的學術糾紛化為無形,還成為足以選為課本教材的美談。

Read more

【人物專訪】大於零的反應結果──專訪蔡蘊明

難與其他物質產生化學反應的惰性氣體是所有元素中活性最小的一族,因此科學家曾以「鈍氣」稱呼這些單原子氣體,或以惰性氣體的稀有特性而稱它們為「高貴氣體」。但比起上述任一種命名,蔡蘊明老師認為「貴族」與「忍者」更能展現它們難被發現、不輕易產生反應的特質。

Read more

【物理史中的十二月】1691 年 12 月 31 日:波以耳(Robert Boyle)辭世

■位於倫敦的皇家學會,成立於 1663 年,是最悠久最崇高的科學學會之一。皇家學會的創辦將當時定期在倫敦和牛津集會,不同的自然哲學家團體結合在一起,熱中探討培根(Francis Bacon)所倡議的「新科學」。波以耳(Robert Boyle)是發起人之一,常被稱為第一位現代化學家。然而他最著名的是闡述了絕對壓力和氣體體積之間關係的物理定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