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17-9】探索COMPUTER的起點「做計算的人」──哥德爾和涂林

「機器算得出心靈與意識嗎?」李國偉引領我們把這個問題帶回到電子計算機尚未具體製作出來的時候,回到提出跨時代見解的的兩位數學家──哥德爾(Gödel, 1906-1978)和涂林(Turing, 1912-1954),兩人就心靈和機器可計算性提出的論點,二者如何相互影響。正是以葛代爾和涂林為始,電腦發明之後,和人類心靈相比孰優孰劣,成了難以論斷的爭議。

Read more

【探索17-2】大千世界何處容下「我」

略具科學常識的人,對於「我們從何而來」或「世界如何產生我」或可輕易回答出生命產生的詳實過程;即便一竅不通者,也可以直覺地說「我媽媽生我的呀!」但你是否想過,前一秒你尚未存在、下一秒便「出現」了──豈不弔詭?人身上的細胞平均七年便汰換一輪,如此說來,七年後的這個個體,還是「我」嗎?

Read more

【探索17-1】連結時空的意識奧秘

在心理學的發展軌跡中,關於意識的早期追索,大概可以追溯到 1900 年時佛洛伊德於維也納出版《夢的解析》,以及佛氏一連串對意識與潛意識力量的思考。當代神經科學家認為神經線路是產生心靈與意識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在心靈與意識運作的過程中,定然會伴隨神經的反應。而佛氏理論則主張潛意識是人類產生具有意識性的心理與行為之「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佛氏認為人的行為受人性中的黑暗力量──潛意識所驅使,夢、口誤等心智現象與行為都是因之而生,試圖依此對「意識從何而來」做出有因果力的解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