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科學史沙龍 10月場次
時間:10/27 (二)14:2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講座主題1: 【涂林機─機器思考的分水嶺】
講座主題2:【人什麼時候成為萬物之靈?】
講者:
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王道還(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講座簡介:
這是臺灣第一次請科學家來講科學史的沙龍講座,
內容涵蓋物理、數學、天文和考古等學科,
看「知識」如何在歷史演繹的過程中,交盪「求真」的火花,
不僅饒富趣味,並為聽眾帶來有深度的知識饗宴。
第一講 【涂林機─機器思考的分水嶺】
講師: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製造出會思考的機器的夢想,至少可以回溯到十七世紀的萊布尼茲。他企圖把思考轉化為計算的觀點,啟發後世布爾等人發展出符號邏輯。實際著手設計與製作會思考的機器,始自十九世紀英國的巴貝奇,但是他極具前瞻性的「分析引擎」卻因經費不足而未能實現。1936年涂林提出革命性的計算機理論,使得所謂的涂林機成為今日一切通用電腦的原型。涂林通過建立自己的理論,以及二戰時破解德軍密碼的經驗,逐漸鞏固了機器能表現出智能行為的信心,終於在1950年提出著名的「模仿遊戲」這種檢驗計算機能否思考的測驗方法。本次報告將著重介紹涂林機的劃時代意義,以及涂林的「模仿遊戲」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二講 【人什麼時候成為萬物之靈的?】
講師:王道還(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如果籠統地將人說成萬物之靈,是否掩蓋了一個重要問題:人類社群之間的不平等。這一面相,最尖銳也最誤導的表達方式即是「文明 vs. 野蠻」。萬物之靈的人類內部居然有那麼巨大的不平等,是怎麼回事?
議程:
14:00-14:20 報到入場暨現場報名
14:20-15:20 第一講
15:20-15:40 茶會暨交流時間
15:40-16:40 第二講
16:40-17:00 交流暨活動結束
參加對象:
1. 全國各級中學及大專院校教師
2. 大學生、研究生和一般成年社會大眾
報名方式:
(1) 教師請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課程代碼請洽各級學校公文)
(2) 大學生、研究生和一般成年社會大眾請上CASE報名系統(http://case.ntu.edu.tw/register/activity.php?sn=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