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魚為什麼消失? -跨科際科學營
海洋資源日趨枯竭就像我們每天面對的各種困境,牽涉的不光是科學與生態,也關乎經濟、文化與族群。需要的已不僅是單一知識,而是跨領域的整合能力。跟著學者們從多向度觀點出發,透過大師講演和實地參訪、文化體驗,培養獨立思考的本事。
報名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bbcksummer2013/
來電洽詢︱(02)2509-5506 EXT 2552
集合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報名對象︱想培養跨領域能力的學生、一般大眾
活動費用︱$6,000/人,(含講座與參訪課程、分組競賽、戶外參訪午餐、車資、保險)
活動時間︱2014/1/21(二)-1/24(五) 09:00-17:00
主辦單位︱ 《BBC 知識》國際中文版 /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營隊流程︱
1/21
08:30-09:00 報到
09:00-09:20 為什麼需要跨科際?-跨科際傳播與溝通的意涵
09:30-12:30 海平面下是什麼樣子?-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變遷
13:30-16:30 我們正享用哪些資源?-國際海洋資源總論、海洋保護與經營管理
1/22
09:30-12:30 為什麼政府總嚷嚷著要護漁? -台灣海洋經濟的機會與挑戰
14:00-17:00 用養的,夠吃嗎? -台灣養殖漁業現況及國際養殖趨勢
1/23
09:30-12:30 一起去看看你不知道的海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參訪,潮間帶觀察
14:30-16:30 這些魚為什麼長這樣?-台灣常見魚類種類與習性/魚類辨識與推理競賽 (大溪魚市)
1/24
09:00-12:00 誰有權利/力抓魚?-從禁漁區談生態遊憩發展與族群文化競爭
13:30-16:30 阿美族海洋文化體驗/參訪
授課師資 ( 按課程順序排列)
陳竹亭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暨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鄭明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蕭世民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
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暨執行長
莊慶達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陳麗淑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羅素玫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蔡政良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