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活動】北區跨學門科學擂台總決賽,1/5開放線上報名
Written By: admin on 一月 3, 2011
290 Comments
教育部顧問室大學跨學門科學人才培育銜接計畫
?
北區跨學門科學擂台積分競賽
科學菁英對決,誰能爭霸!
?
【指導單位】教育部顧問室?
????????? ?????????????? 大學跨學門科學人才培育銜接計畫 推動辦公室?
【活動時間】100年1月19日?(週三)
【活動地點】國立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 大廳/R100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大學跨學門科學人才培育銜接計畫 北區推動中心
【參與對象】以北區夥伴為主,但歡迎對於100年跨學門計畫及跨領域議題有興趣之人士參加。
北區跨學門科學擂台積分競賽,已通過海報初審與複審階段,本階段總決賽強調同學們跨領域對話能力,除了有條不紊地報告計畫貢獻成果外,更需聆聽其他領域計畫內容,進而提出核心問答,由計畫間彼此問答,顯露參賽隊伍準備程度和臨場反應能力。本活動歡迎對跨領域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參加。
我要參加
★當日活動議程與競賽規則★點此下載pdf檔

★參賽規則公佈
??
?
第一階段:口頭發表
?
Ø進行方式:
1.?8隊入圍隊伍於活動當天9:00至會場抽籤決定PK對象,依編號序上台進行公開的口
???頭發表10分鐘(9分鐘時第一次按鈴提醒, 10分鐘時第二次按鈴一長聲結束)
2. 每兩隊發表後,由評審委員發問10分鐘(9分鐘時第一次按鈴提醒,10分鐘時第二次
?? 按鈴一長聲結束)
3.?由評審委員舉牌給分,確認晉級隊伍。
?
Ø發表內容:
各組發表時間為10分鐘,內容包含下兩部分:
l計畫內容:本年度計畫內容簡介,可以文字、圖片、聲音、影片或動畫呈現,以生動
?? 有趣、豐富並淺顯易懂方式,多元呈現計畫內容,提高各領域評審與現場觀眾之興趣
?? ,加深對計畫的認識與瞭解。
l延伸議題:科學實驗及計畫始終需應用並回歸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與環境的影響,請
???參賽隊伍依計畫內容精神延伸其他重要議題(如:社會人文議題、關鍵事件、前瞻議
???題等),如全球暖化、生態環境、能源、流行疾病等,增加跨界對話之可能性;亦或
?? 提出爭議性之科技議題,具「打破學科界線、跨領域、統整各類知識」的內涵,使其
?? 他領域之參賽者,可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解讀其中的訊息,並於第二階段做不同意見
?? 的表達和討論。
?
Ø發表方式:方式不拘,但需包含powerpoint簡報,以最能呈現計畫精髓之形式進行
?? 簡報。主辦單位提供筆記型電腦、投影機、投影螢幕、CD 音響設備,其他均由參賽
?? 隊伍自備。各組需於1/17下午四時前將簡報寄送至北區推動中心,以便事先將簡報
?? 檔案匯入,簡報用電腦作業系統為Windows7,簡報軟體使用MS OFFICE 2007,
?? 提供影音播放軟體有MEDIA PLAYER、KM PLAYER、FLASH PLAYER。
?
Ø晉級規則:四場次共計 4隊獲勝進入總決賽,其餘由評審委員投票決議敗部復活 2隊
???,共計 6隊進入第二階段交叉問答。
?
?
?
第二階段:科學擂台
?
Ø進行方式:由評審講評並公佈決賽六隊名單,主持人依序抽籤
??? 第一組:A、B隊(A隊先提問)
??? 第二組:C、D隊(C隊先提問)
??? 第三組:E、F隊 (E隊先提問)
??? 每組相互交叉提問,時間共計20分鐘。
?
Ø問答內容:
??? 提問內容依第一階段對方發表內容為主,以計畫內容及延伸議題進行發問,各隊伍請
??? 自行發揮所長,進行學術交流及經驗分享。
?
參考內容:可包含跨界對話:由問方可大膽質問,表達自身領域背景與經驗,答方可說明自己對議題採取的立場,提出足夠理由和證據,問答方可以相互質疑;跨界合作:問方預擬對方議題之可能解決方案或構想,從分析、評估問題至解決策略,從跨領域資源整合面向,提出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的切實可行解決方案。
?
Ø問答規則:
?? 交叉問答時間共計20分鐘,順序如下:
?? A隊:提問1~1.5分鐘
???(1分鐘時第一次按鈴提醒,1分半時第二次按鈴一長聲結束,逾時五秒麥克風消音)
?? B隊:回答3~3.5分鐘
?? (3分鐘時第一次按鈴提醒,3分半時第二次按鈴結束)
?? A隊:延續提問1~1.5分鐘
?? (1分鐘時第一次按鈴提醒,1分半時第二次按鈴一長聲結束,逾時五秒麥克風消音)
?? B隊:再回答3~3.5分鐘
?? (3分鐘時第一次按鈴提醒,3分半時第二次按鈴結束)
?
?以上流程10分鐘,再A、B隊交換,總共20分鐘。
?
?
★總決賽評比標準
PK擂台總決賽積分計算方式如下:.
我要參加
★當日活動議程與競賽規則★點此下載pdf檔

競賽階段 |
評分項目 |
評分細項 |
評分比例 |
積分計算方式 |
海報初審 |
計畫海報 成果摘要 |
內容主題 |
60% |
佔總比例20% |
構圖意象 |
20% |
|||
色彩結構 |
20% |
|||
海報複審 |
計畫海報 |
研究主題及方法 |
30% |
佔總比例20% |
探討成果與貢獻 |
30% |
|||
海報內容與解說 |
40% |
|||
總決賽 ?(第一階段) |
口頭發表 |
發表內容 |
30% |
佔總比例30% |
邏輯組織 |
30% |
|||
專業知識 |
40% |
|||
總決賽 (第二階段) |
交叉提問 |
發言之流暢度 |
30% |
佔總比例30% |
提問廣度深度 |
30% |
|||
主題及議題掌握 |
40% |
★頒發獎項:
最後依積分排列進行頒獎,獎項如下:
冠軍獎 1 組,獎金一萬兩千元整、獎座一只。
亞軍獎 1 組,獎金八千元整、獎座一只。
季軍獎 1 組,獎金五千元整、獎座一只。
優選獎3組,科學期刊一年份、獎狀一只。
佳作獎2組,科學益智玩具一份、獎狀一只。
觀眾投票獎1組,科學精美紀念禮品一份、獎狀一只。
?
★注意事項:
.活動當天如參賽者未能按時到達會場進行抽籤,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各階段發表或交叉提問請注意時間掌控,時間過短或過長將酌予扣分。
.參賽者須同意及遵守競賽規則。如任何參賽者沒有遵守或違反規則或版權規定,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參賽及獲獎資格,並有權要求參賽者償還有關獎金及/或獎品。主辦單位保留追究及索償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