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或生氣?將情緒辨識技術導入適合高齡者使用的聊天機器人

情緒辨識技術和聊天機器人如今各自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另一方面,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高齡者們的心理及生理照護需求也不斷地升高,因此研究者們便開始思考,該如何應用科技補足這塊勞務需求及供給的缺口。將具有情緒辨識技術的聊天機器人導入高齡照護現場,可能就是解決方案之一。

Read more

從機器學習看個人的運動及衛生習慣

機器學習到底可以做到哪些事情呢?你絕對想不到,連「人類習慣」這個行為,都可以透過讓機器學習來分析!過去我們對於習慣養成所需要的時間、因素完全沒有定論,各派都有各自認定的時間。心理學家Buyalskaya等人透過連鎖健身房後臺的資料,以及醫院PFID裝置資料,利用機器學習的方式,分析人們「上健身房」、「洗手」行為的養成時間,以及影響的因素等,嘗試破除大眾對於「習慣養成」的迷思。

Read more

網路上的評價與留言到底準不準?

隨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改變,越來越多人在購買東西之前會到網路上搜尋評價與留言,並根據這些數據決定是否消費。然而,這些網路評價與留言真的準嗎?從這項消費習慣漸漸興起,不少平臺與賣家就會聘請寫手專門撰寫虛假評論,或是放出「黑函」打擊競爭者。我們是否有辦法藉由AI來協助我們偵測出一則評價的真偽呢?

Read more

在光鮮亮麗的AI產業中,他們是隱形的工人

AI產業的興起,讓許多人對於該產業工作者充滿幻想,他們應該都是中上流社會的人物。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還有一群拿著低廉薪資的隱形工作者——資料標籤者。他們多是開發中國家的居民,從事著將資料分類標註的機械式工作,這是為了產出訓練AI用的「教材」。這份工作不僅薪資低廉、相當不穩定,工作環境與條件也往往相當嚴苛。而且由於外包商的保密條款,這些工人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的工作是為了什麼……

Read more

教機器讀空氣——指出違反社會規範的人

人類社會中,有著許許多多大家心照不宣的規範,一個人一旦表現得不合社會常識,就會被旁人翻白眼或是被罵一聲「白目」。有些嚴重的規範則具有法律明文規定,而且全世界適用(例如殺人罪),但有些規範卻又是僅在特定情境下適用,例如一般我們認為不得在路上裸體,但國外卻有專門提供裸體日光浴的「天體海灘」。像這樣在人類社會中大大小小的規範,到底要怎麼讓機器學會呢?

Read more

比心理測驗還準?從面試影片「算」出一個人的性格

相信大家都有過面試的經驗,面試時總是要東挪西挪時間才有辦法勞資雙方對上,相當耗費時間與精力。不過這個問題已經可以透過人工智慧來解決囉!目前已經有非常多企業改採用請面試者上傳錄製的影片,再利用自動化的視訊面試系統進行篩選。但這樣的方式也不免會讓人產生疑慮,懷疑AI系統的評斷是否準確與公平。本文將會詳細說明自動化面試系統是從哪些方面蒐集資料,並進行數據的判讀。總歸來說,雖然人工智慧已經具有協助面試的能力,但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在勞資雙方的信任度都遠不及人力資源部現行的心理學量測工具,有待我們持續精進。

Read more

談戀愛好困難!用AI預測曖昧關係能否發展下一步

元朝雜劇《西廂記》中寫道:「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明朝傳奇《牡丹亭》中有這麼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清朝小說《紅樓夢》中,林黛玉在憂傷下吟誦〈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自古以來,有多少痴男怨女,為愛成癡、因情所困。在科技進步的今日,我們是否有辦法透過AI的大數據分析,幫助我們解決「戀愛難題」呢?科學家Easrwick的研究團隊利用隨機森林 (random forest) 這種機器學習方法,調查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人與人發展戀情的意願,並成功歸納出12項「個體差異」因素與22項「特定目標」因素。雖然這並不能完全解開「戀愛」這個千古難題,但它能夠幫助我們瞭解人類社會聯繫是如何演化而來,還有人類祖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Read more

駕車有學問!心理負荷和憤怒情緒都會影響交通事故發生率

你在開車時常常被路上三寶氣得半死嗎?如果是,那你要小心了!因為研究證實,「爆氣」可是最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行為。本文將介紹科學家們是如何利用最新的科技技術來分析心理狀態對於交通事故發生率所產生的影響,希望透過這些新技術的幫助,能夠讓交通事故發生率降到最低,給每一位用路人最安全的環境。

Read more

人類的情緒有幾種?六種還是六百種?

「我覺得心情很複雜,難以形容…」你是否有遇過這種狀況呢?沒錯!人類情緒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古時候往往會用七情六慾統攝之,但隨著科技進步,人們可以透過數據分析將情緒分門歸類,科學家們甚至製作了互動式的情緒聲音地圖、情緒語言地圖來幫助大家更加瞭解各式各樣的情緒。下次當你不知道怎麼解讀或解釋情緒時,不妨打開地圖找找與你共鳴的聲音和語言,就能知道當下的情緒是「○○%傷心+○○%痛苦+○○%噁心」囉!

Read more

人工智慧可以拿來鑑定木材嗎?

木材是受人喜愛的建築或家具材料,市面上流通的商用木材種類繁多,辨識不易。一個鑽研機器學習的研究團隊,近期發表利用木材三個截面的圖像資料,用以訓練機器學習模型辨識系統,能夠區辨剛果77個樹種,且準確率高達95%。雖臺灣國內目前無廣泛使用的木材辨識系統,但有研究團隊朝此方向發展,未來具有相當潛力⋯⋯

Read more

【人物專訪】自然語言處理的靈活應用家——專訪馬偉雲

聊天機器人,肯定是大家都不陌生的詞彙。你使用過嗎?不論用來訂房訂車票或是了解資訊,都是蠻好的幫手。然而,你有想過除了收集資訊外,聊天機器人也可以和你「正常聊天」,就像人與人的聊天互動,說南道北,分享生活趣事也可以彼此安慰。若有這樣的聊天機器人,我們就不會常常感到寂寞了吧?但,這真的可以實現嗎?讓我們來探索聊天機器人背後的重要機制—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及該領域的翹楚—馬偉雲老師。

Read more

臉書發文也能預測憂鬱症?從動態分析看出其中奧妙之處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曾經有那麼一陣子,心情感到沮喪,甚至是湧現憂鬱的情緒,而你選擇在社群平台上發個文來記錄、抒發當下的心情;或是在網路上,看到朋友發布了一篇新貼文,卻讓螢幕後的你都能感受到他那盪到谷底的情緒?想必上述狀況是許多人在這個社群媒體發達的時代中時常碰到的經驗。但你知道除了抒發情緒之外,這些使用比較沮喪、負面詞彙和語句的貼文,也能夠預測未來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