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熟的荔枝別吃

分享至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撰文|葉綠舒

荔枝(Litchi chinensis)原產於中國南方,為無患子科(Sapindaceae)的常綠喬木。最早出現於漢朝的文學典籍,寫做「離支」或「離枝」,因為採摘時一定要把連著果實的枝條一起切下而得名。目前荔枝是中國南方重要的農作物,年產超過百萬噸,為世界第一;其次為印度。

在中國提到荔枝,絕對不能忘記楊貴妃。楊貴妃最愛吃荔枝,但由於荔枝保鮮困難,在沒有冷藏設備的唐代,唐玄宗為了要博得她的歡喜,在荔枝盛產時便以快馬不眠不休地將荔枝由嶺南(廣東)一路運到長安。所謂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在說這件事。在王禎的「農書」中就提到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成熟的荔枝很容易因為發酵作用而發酸(味變),而發酵作用產生的酒精也曾讓網路上傳說「吃荔枝酒測不會過」,不過已經證實只要漱口就可以恢復正常了。

最近的一篇研究報告,又讓荔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從1995年開始,印度比哈爾邦的Muzaffarpur,每年從五月中一直到七月季風雨降臨前,常會有生病的小朋友被焦急的父母一早帶到醫院來。

讓醫生想不透的是,根據他們的父母的說法,這些小朋友們前晚都很正常,但一早就開始大哭大叫、抽搐,嚴重的甚至出現意識不清的症狀,臨床檢查出現腦水腫等病徵,致死率可達40%。

到底是不是傳染病呢?原先也以為是傳染病,但許多家庭常只有小朋友發病,尤其好發於一到五歲的小朋友。而且檢查死亡的兒童的腦部、以及患病的兒童的血液樣本,都沒有發現病原的存在,所以應該不是傳染病。

那麼會不會是殺蟲劑?由於這些小朋友的共同症狀是低血糖(低於70 mg/dL),於是研究團隊找尋與毒性低血糖症候群相關的文獻,看看是否有什麼農藥會導致低血糖。

次甘胺酸 A。圖片來源:Wiki

結果農藥沒找到,倒是找到了西印度群島的植物阿開木(ackee,Blighia sapida),未成熟的阿開果因為含有次甘胺酸A(Hypoglycin A),在食用後會產生低血糖的症狀,導致牙買加嘔吐病(Jamaican vomiting sickness)。由於阿開木與荔枝都是無患子科的植物,再加上過去在荔枝的種子中也發現了與次甘胺酸A結構相似的亞甲基環丙基甘胺酸(MCPG,methylenecyclopropylglycine),因此研究團隊決定去看看到底是不是荔枝害的。

首先,由於比哈爾邦是印度的荔枝產地,每年五月中開始荔枝逐漸成熟,六月到達高峰,七月開始就逐漸下降;這與這個神秘的腦病發作的時期與頻率剛好契合;接著,研究團隊在當地的兩個醫院調查了104個病例發現,許多小朋友在荔枝產期中,白天都在荔枝園裡面逛來逛去,到傍晚回家時,已經荔枝吃到飽,一點都不想吃晚餐了。而且,有相當多比例吃了尚未成熟的荔枝。

在這些病例中,研究團隊檢查他們的尿液,也發現了次甘胺酸A與MCPG的代謝物。真相到此可以說是幾乎揭曉了:就是荔枝。未成熟的荔枝含有次甘胺酸A與MCPG,它們會干擾脂肪酸的氧化作用,造成脂肪酸累積而產生酸中毒。

至於低血糖的部分呢?由於許多小朋友因為荔枝吃飽了就不吃晚餐,加上肝臟儲存的肝醣不足(在經濟弱勢家庭中很常見),於是產生夜間低血糖的現象;這時候身體當然就會啟動醣類新生作用(gluconeogenesis)來製造葡萄糖給那些一定要使用葡萄糖的組織(如腦)使用,同時也會啟動脂肪酸的氧化 --- 慢著!脂肪酸氧化在這些小朋友的體內,已經因為過量攝食荔枝被次甘胺酸A與MCPG給抑制了!於是便產生了急性低血糖、酸中毒,接著就是腦部急性水腫、抽搐、昏迷。

原來在果園裡隨處可遇、香甜可口的荔枝,竟然蘊藏著死亡的悲劇!但是荔枝很少人不愛,對經濟弱勢的兒童來說,與他們平凡而無味的餐點比起來,只有更誘人吧!要怎麼辦呢?只好透過當地的衛生組織宣導,要家長不要讓小孩子吃太多(未熟的)荔枝;而且還提醒家長一定要讓小朋友們吃晚餐。

除了牙買加嘔吐病以外,在中國南方也觀察到所謂的「荔枝急性中毒」。這部份倒不是因為次甘胺酸A與MCPG,而是因為荔枝含糖量約為16.6%,且大部份為果糖,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但是果糖又不能讓組織自由運用,而必需送到肝臟去代謝;在這樣的狀況下,由於吃進去的(果)糖無法立即使用,而分泌的胰島素又會降血糖,於是就出現頭暈、心慌、昏厥等低血糖症狀。荔枝急性中毒可以先試著口服葡萄糖,如果症狀沒有改善還是要送醫院。

也就是說,未成熟的荔枝千萬別吃,而成熟的荔枝雖然香甜可口,但也別吃太多,才不會生病喔!從小長輩都說荔枝吃多了會「上火」,不知道這部份是不是跟果糖含量有關呢?

 

參考連結:

  1. 陳冠竹。2016/6/8。每年夏天網友瘋傳「吃荔枝酒測不會過」 營養師還它清白!ETtoday 東森新聞雲。
  2. Aakash Shrivastava et. al., 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 litchi consumption in an outbreak 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 The Lancent Global Health. DOI: http://dx.doi.org/10.1016/S2214-109X(17)30035-9
  3. ELLEN BARRYJAN. 31, 2017, Dangerous Fruit: Mystery of Deadly Outbreaks in India Is Solved. New York Times.
  4. 2015/6/17. 空肚吃斤半荔枝兩女童血糖低暈倒。蘋果日報。

--
作者:葉綠舒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寫作。

 

加入好友

(Visited 161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