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圖書館】宇宙飛行推薦序

分享至

宇宙飛行書衣+書腰封面推薦序<津津有味的閱讀之旅>

撰文|美國太空總署總部、國際太空站太空任務科學家 李傑信

一翻開這本書,我就被吸引住了。投資了半天時間,一口氣把它讀完,值得!

我在美國太空總署已工作了三十餘年,有好多位同事朋友前後都去過太空。八○到九○年代是太空梭飛行時代,一次上去兩星期左右。如果任務週期超過九天,太空人進入太空後,就得馬上辛勤運動,以對抗太空失重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如骨骼鬆弛、太空貧血、肌肉萎縮等症狀。

2011年國際太空站組裝完畢後,太空人在太空站駐留動輒數月,甚至半年以上。在失重環境下長期駐守,對太空人心身的磨練,和太空梭時代的短期任務週期相比,就無法同日而語了。

我和上過太空梭和國際太空站的同事們常常聊他們在天上的經驗。話匣子一打開,有時就欲罷不能了。太空人在天上,除開有忙碌的正式工作日程外,也常做朋友親戚請求的事情,還有自己也極想做的一些私下實驗項目。比如太空人的太空失水,是否會造成男性無法達到在地面視為天經地義的生理狀況?我們就打賭,要他們在天上做實驗,回來再報告結果。結論是,關於男性生理,有的太空人和地面一樣正常,有的太空人就無能為力了。

讀若田光一這本書,這些隱秘的實驗幾乎已呼之欲出。他對太空人在太空長期駐守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描寫得淋漓盡致,是我看到最詳盡的一本書。一般人最想問太空人的問題,如在天上的運動、休閒、睡覺,還有些比較難問出口的吃、喝、拉、撒問題,若田先生都一一解答,使我大開眼界。

若田光一是日本為國際太空站提供的一位優秀將才級太空人。和太空梭時代任務訓練不同,進駐太空站的太空人梯隊(Increment)皆需完成一星期海底極端環境(NASA Extreme Environment Mission Operations,NEEMO) 訓練,地點是佛羅里達州外海海底。若田先生被任命為2006年NEEMO-10的訓練司令。

每次進駐國際太空站的梯隊任務皆以「遠征」(Expedition)命名。若田先生在2014年3月至5月,出「遠征」三十九號任務時,即被任命為國際太空站站長。在這之前的三十九次太空站「遠征」任務中,這是僅有的第三次,一位非俄羅斯或美國的太空人被賦與重任。

這本書有很多看點,太空人在太空中的生活僅是其中的一部分。連我都看得不忍釋手,我想您一定也會。

=====================================================================================

推薦序<探索宇宙的熱情不分國籍>

撰文|國家計畫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張桂祥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蘇聯製造的Sputnik-1發射升空,從此人類進入太空時代。Sputnik-1衛星不僅震撼全世界,更威脅到美國在西方自由世界的領導地位,因此美國不甘示弱地在蘇聯發射衛星後短短不到四個月時間,於1958年1月31日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Explorer-1。自此,美蘇兩國開始長達十餘年的太空競賽,直到1975年7月17日美國阿波羅太空船與蘇聯Soyuz太空船完成會合任務,兩國間的太空競賽才劃下休止符。

毫無疑問地,太空發展是東西兩大陣營冷戰下的產物,然而各國太空的發展並不因為冷戰結束而停滯,反而因為太空在通訊、導航、遙測等具有獨特的優勢及廣泛的應用,許多國家紛紛展開太空計畫,截至2013年為止已經超過六十個國家擁有自己的衛星。冷戰結束後各太空先進國家除了彼此競爭外,也多了許多國際間的合作,國際太空站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國際太空站是一個超大型的人造衛星,其重量到目前為止已達四十五萬公斤(福衛二號約七百五十公斤),運行於約四百公里高的低地球軌道上。參與國際太空站計畫的主要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洲諸國等,台灣也有參與國際太空站中反物質太空磁譜儀二號(AMS-2)儀器的製造與後續操作。

台灣國家太空計畫室(國家太空中心前身)於1991年成立,我國第一顆衛星─中新一號通訊衛星於1998年發射升空,而福衛一號則是於1999年發射執行科學任務。目前台灣並沒有載人太空計畫,所以無論是學界或相關科研單位對載人太空知識的瞭解有限,更遑論提供載人太空任務相關科普教材或活動。若田光一先生這本書透過Q&A的方式,讓讀者瞭解太空人訓練養成與在國際太空站工作的種種知識、以及做為太空人的心得與感想。而關於宇宙生活的問題多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們好奇想問的,透過若田光一淺顯易懂的文字解答了我們的困惑。

閱讀完若田光一這本著作後,我深深感受到作者對從事太空探索事業者的夢想與熱情,這股夢想與熱情似乎普世皆同且不分國籍,他們不計較酬勞與辛勞、甘之如貽地投入工作、學習不同的語言及文化、傳遞珍愛地球的信念、擔任科普教育的志工,以及無論他們扮演什麼角色總是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將成就分享給團隊中每一參與的人,這些理念成為本書的主體架構。

與其說人類對探索宇宙永遠充滿好奇心,不如說它是人類科技發展的原動力,無遠弗屆的浩瀚宇宙乘載著無窮無盡的希望,啟動人類的夢想與智慧,也帶動科技與生活的進步,這是太空計畫所費不貲,世界各國仍前仆後繼投入太空探索的初衷。

同樣是太空探索事業的從事者,我深深感佩若田光一先生對於太空探索的勇氣與熱情,他提到:「正是由於日本國民努力地構建起一個經濟實力強大、科技發達的國家,身為日本人的我才有機會進入太空。」這是事實也是現實,期待有朝一日,國際太空站也有台灣藉太空人,願大家共勉之。

--書籍資訊:
ISBN13:9789869100519
作者:若田光一
譯者:何本華
出版社: 夏日出版社

 

加入好友

(Visited 1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