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看電影】迷思大破解:我們真的只用了 10% 的腦容量嗎?

分享至

■迷思大破解:我們真的只用了 10% 的腦容量嗎?不,其實我們已經用到 100% 了。

kaTYw01
《露西》電影宣傳海報。

作者|CHRISTIAN JARRETT
編譯|
廖容英

最近熱映的盧貝松新片《露西》由美豔的史嘉莉·喬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 主演,再度炒熱流傳已久的「10% 理論」。片中的露西吸收了某種藥物,因而能運用 100% 的腦容量,瞬間學會中文、痛毆壞人、隔空把汽車丟來丟去,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能力。摩根·費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演的神經科學家諾曼教授則以「10% 理論」聞名,他的名言是:「一般估計,人類只使用了 10% 的腦容量。想想看,如果我們能用到 100%,會是什麼樣子。」

10% 理論」是怎麼形成的?

這個理論的起源並不明確,最廣為人知的版本是美國記者羅威爾·湯瑪斯 (Lowell Thomas) 為戴爾·卡內基 (Dale Carnegie) 勵志名著《卡內基成功學經典:人性的弱點》(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撰寫序文時,誤植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 的發言。詹姆士的原話是「一般人可能只使用了 10% 的潛在心智能力」,其中「心智能力」的定義其實頗為抽象。也有人主張,愛因斯坦絕頂聰明是因為使用超過 10% 的腦容量,不過這也是迷思。另一個版本來自神經外科醫師威爾德·潘菲德 (Wilder Panfield) 在 1930 年代發現的「沉默皮質」(slient cortex),對於電流刺激沒有反應,無法判定功能,不過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些皮質是具有功能的。

《露西》是第一部以「10% 理論」為題材的電影嗎?

不是,布萊德利·庫柏 (Bradley Cooper) 2011 年主演的《藥命效應》(Limitless) 就用過同樣的概念,不過片中預設人類運用 20% 的腦容量,主角則服用藥物提升到 100%。1991 年的《陰陽界生死戀》(Defending Your Life) 與 1986 年的《領航員》(Flight of the Navigator) 都提到人類只使用腦的一小部分,電視影集《超異能英雄》(Heroes) 則用這個概念解釋為什麼某些人有超能力。

現在還有人相信這個迷思嗎?

很明顯還是有人相信:2012 年一項針對英國與荷蘭學校教師的調查中,分別有 48% 與 46% 相信這個迷思。米高·福克斯帕金森氏症研究基金會 (Michael J. Fox Foundation for Parkinson’s Research) 去年在美國進行的調查則顯示 65% 的人相信這個迷思。

這個迷思有沒有真實成分?

我們絕對不只使用 10% 的腦容量。現代的掃描結果顯示,腦部的活動涵蓋整個大腦,休息的時候也是如此。輕微的腦部損傷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即便 90% 的區域完好無缺。另外,假設有人失去了部分肢體,負責受損區域的神經組織暫時無事可做,但很快就獲得新功能,例如負責身體的其他區域。這些現象表示腦部一直都在運用所有神經組織。

為什麼這個迷思能流傳到現在?

以人類潛力的角度而言,這個觀念還滿可信的:我們通常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例如學習語言、樂器、或運動技巧,只是要不要努力的問題而已。「10% 理論」跟這種簡單的思考頗為契合。

《露西》跟其他電影散播這個迷思有沒有問題?

很多神經科學家都很困擾,關於大腦的誤會已經很多了,實在沒有必要再向廣大的電影愛好者宣傳錯誤的觀念。比較樂觀的人則認為,觀眾會知道不需要對電影認真,例如《藥命效應》除了「20% 理論」以外都很精彩。

各位看過《露西》了嗎?除去錯誤的科學假設,大家喜歡這部電影嗎?如果你覺得這部電影很棒,你認為宣傳「10% 理論」合理嗎?

--
研究出處: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10 Percent Brain Myth, in 60 Seconds
譯者:廖容英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

(Visited 57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