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心理失常和用藥是創意的根源?

分享至

■披頭四的名曲《露西戴著鑽石在天空》影射了什麼毒品?本文帶你探討用藥、精神疾病與藝文創作之間的甜蜜與哀愁。

Crosby_Stills_Nash_and_Young_1970
Credit: Wikimedia

作者|R. Douglas Fields
編譯|汪芃

最近的話題電影《露西》描述一個年輕女人在意外吸收毒品後大腦潛能完全開發,而片中也提及另一位「露西」── 一具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史前人類化石。這位露西之所以有這名字,是因為挖出化石的古生物學者當時正聽著披頭四樂團的名曲《露西戴著鑽石在天空》(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一個故事的背後往往有另一個故事:謠傳約翰.藍儂當年寫這首歌其實影射了毒品,因為歌名的開頭字母合起來正是LSD──迷幻藥。是,披頭四吃迷幻藥,而音樂界還有不少用藥的人,好比吉米.罕醉克斯,好比貓王,好比嗆辣紅椒樂團早年的吉他手希勒爾.斯洛伐克……數不勝數。

各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其實能貢獻一份洋洋灑灑的用藥、酗酒、罹患心理疾病和自殺名單:吸鴉片的有柯勒律治,罹患躁鬱症的從拜倫、愛倫坡到梅西.葛雷再到陳奕迅、謝和弦,又酗酒又嗑古柯鹼的有史蒂芬.金,終結自己生命的有梵谷、吳爾芙、海明威、超脫樂團主唱科特.柯本,完整名單更是族繁不及備載。

從前從前的一個悲荒午夜,我正沉思,虛弱疲憊,……

                                                                      摘自愛倫坡的〈烏鴉〉一詩

心理疾病與菸酒毒品絕非一般人眼中正常或正面的事物,然而愛倫坡的精神若沒給折騰得「虛弱疲憊」,是否能描寫出如此超自然的氛圍?藍儂如果不嗑迷幻藥,是否還有〈露西戴著鑽石在天空〉這首歌?

天生註定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凱伊.傑米森(Kay Jamison)認為,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她指出,藝術家和作家的精神疾患往往是推動他們創意的殘酷引擎,而且與遺傳關聯緊密。例如文豪海明威的超級名模孫女瑪歌.海明威(Margaux Hemingway)雖然與他相隔一代,生活環境和人生境遇大不同,卻同樣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海明威共有多達七個家人自殺身亡──腦部機能失常的基因竟如此在人類基因庫中代代相傳。

統計顯示,在各種藝文創作者中,作家患有躁鬱症的機率最高,為什麼?傑米森指出,躁鬱症的躁狂階段為作家灌注了狂暴的能量和無窮精力,使他們能不眠不休,敢冒風險,拓展想像,擁抱各種恢弘思想,而躁狂後降臨的憂鬱則使作家深入體驗人類苦難,思索人生意義、死亡的必然,並與絕望之苦奮戰,努力超越逆境。倘若創作者沒有這些心理疾病,等於未能探索上述發展創意的途徑,想像一下,如果梵谷和愛倫坡吃藥治癒了飽受折磨的心靈,人類社會便無法窺見他們的創作所帶來的絕美與洞見。癲狂的種子在人類基因庫中存活下來,儘管帶來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等危及生命的疾患,隨之而來的創意果實卻造福了群體社會。

統計結果也證實瘋狂和創意之間確有連結。舉例來說,新墨西哥大學學者瑞克斯.榮格(Rex Jung)的研究團隊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腦中發育不足的構造,在創意測驗得分較高的受試者腦中也比較紊亂失序。

人為癲狂
某些創作者的創意是遺傳之神隨機擲骰子的結果,但也有不少原本心理健康的藝術工作者選擇與魔鬼打交道,為了攀上藝術巔峰而嗑藥。經典民謠搖滾樂團CSN(Crosby, Stills & Nash)曾度過嗑藥的荒唐歲月,成員葛拉漢.納許(Graham Nash)便坦言:「迷幻藥確實打開了我的心靈……我本來習慣遵循標準的流行歌曲形式──前奏、第一段主歌、第二段主歌、然後副歌,但《似曾相識》(Déjà Vu,CSN樂團的第二張專輯及同名歌曲)是截然不同的怪獸,……」

魔鬼交易
毒品會啟動腦部的酬賞系統(杏仁體、腹側紋狀體和額葉皮質),但持續用藥後,這些構造對藥物的反應會漸趨遲鈍,需要更高劑量才能達到相同效果,直到最後腦部的酬賞系統徹底關閉。

一份於2012年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期刊的劍橋大學研究指出,古柯鹼成癮者的腦部退化速度是一般人的兩倍,每年平均減少3毫升的灰質,嚴重影響認知功能。此外,退化最嚴重的區域是前額葉和顳葉,而南加州大學的神經學者安東尼奧.德馬修(Antonio Demasio)指出,這些正是負責想像力、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和記憶力的腦部構造──換言之,正是創意的起源。此外杜克大學學者瑪德琳.梅爾(Madeline Meier)在2012年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中追蹤1037個人從出生到38歲的資料,發現在青春期吸食大麻的受試者智商會驟降,平均IQ低於90,成年吸食者的智商也會下降,只是較不嚴重。因此毒品之於腦部潛能和創意,實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關係,一如裹著糖衣的毒藥。

矛盾關係
失序心靈與創意關係緊密,有藝術家承受自我毀滅的精神疾病之苦,揮灑創作,也有藝術家刻意用藥擾亂原本健康的精神狀態,讓失衡帶來創意。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罹患精神疾病的藝術創作者是否應接受治療,即使治療可能危及他們的創意和藝術成就?或者偉大的藝術創作是否能將某些創作者的嗑藥行為合理化?如果世上沒有毒品,還會有搖滾樂嗎?或者如果我們接受搖滾樂手因追求創意突破而吸毒,是否代表我們接受將藝術和娛樂建築在他人的毀滅上呢?

--
研究出處:
Creativity, Madness and Drugs

譯者:汪芃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

(Visited 30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