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焦點】伊波拉病毒的醫療現況

分享至

■伊波拉病毒越演越烈,情況似乎難以收拾。不過有消息指出明(2015)年可能就有疫苗供第一線醫護人員使用,發展情況究竟是如何呢?

266a1200-0239-0132-6fe7-0add9426c766
Ebola in Guinea (flickr Euro Comm DG ECHO)

作者|Judy Stone
編譯|高英哲

伊波拉疫情的醫療消息一夕數變。民眾最早接收到的訊息,是伊波拉病毒既無解藥也無疫苗,只能靠輔助療法減低致死率;後來我們又聽說美國可能研發出某種疫苗,明年就可以發放給在非洲感染區進行防疫工作的第一線人員。

這消息不知道是不是某種芭樂,因為藥物或疫苗一般來說,從研發到通過各種臨床試驗階段,得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如果消息屬實,只有下面兩種可能性:一種情況是因為要取得有效的臨床資料太過困難,因此有關當局特許在受測者完成第一階段的人體安全性試驗之後,就直接採用動物實驗獲得的試驗資料;另一種情況就是死馬當活馬醫,沒別的選擇時加減採用。

目前伊波拉病毒有三種可能的新療法:

1. Tekmira 藥廠研發的 RNA 干擾藥物,目前已在進行第一階段的人體試驗。不過這種藥物有釋放出細胞激素的疑慮,可能會對用藥者產生器官衰竭的嚴重副作用,因此目前暫緩進行進一步試驗。

2. BioCryst 藥廠研發的核苷型藥物,可用來遏止病毒繁殖,目前仍在動物試驗階段。美國政府也有參與研發,以做為對抗生化恐怖攻擊的手段。

3. MAPP 藥廠研發的單株抗體,可用來阻止病毒進入細胞。這種藥物在動物試驗中表現不錯,甚至在症狀出現後 48 小時才進行施打,也能產生一定的效果,再加上用來生產抗體的植株,只需數個星期就能進行處理,製造出藥物,應付疫情需求的能力相當強。兩位染病的美國傳教士,據傳接受施打的就是這種藥物。

其實除了這些還在試驗階段的新療法以外,傳統的血清療法(也就是從剛復原的病人身上取得血清,施打在需要治療的病人身上)還是相當管用的,至少在 1995 年爆發的伊波拉疫情中,就獲得還算不錯的成效。製作血清的技術相對來說並不算高,要應付目前西非的疫情,仍然相當值得採用。

至於伊波拉病毒的疫苗,目前仍在研發中。疫苗難產的原因有很多是老問題,比方說是要做成活性減毒疫苗還是死病毒疫苗(活性減毒疫苗效力較強,但容易產生副作用),該如何判定疫苗是否有效(當疫情爆發時,你願意成為不施打疫苗的「控制組」嗎?即使疫苗有沒有效都還不確定),以及該如何使當地民眾同意施打疫苗(疫區民眾普遍不信任現代醫療)。因此若是真的研發出伊波拉病毒的疫苗,最有可能選擇性地施打在感染者週遭的人們身上(也就是所謂的環形接種),以及讓第一線的醫療照護人員優先接種,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預防感染。

不過研發伊波拉病毒疫苗最麻煩的問題,在於疫情發生的次數並不頻繁,又集中發生在非洲,美國的大藥廠覺得無利可圖,就沒有動力投資在必要的研發工作上。諷刺的是這種以利益為本的動機,卻使得由諾華藥廠研發,在歐洲隨處可得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 Bexsero ,並未在美國申請上市(因為諾華藥廠認為美國最多只會爆發零星疫情,申請上市不敷成本),導致普林斯頓以及聖塔芭芭拉地區在去年爆發傳染疫情。如果美國繼續用這種自掃門前雪的態度進行防疫研發工作,萬一疫情突破航空管制抵達美國,將會得不償失。

無論對抗伊波拉的療法或疫苗研發進展如何,我們都不該忽略輔助性醫療照護的重要性。以敗血症為例,無論你使用哪一種藥劑,預估死亡率大約都在 50% 左右;不過倘若患者有接受完善的輔助性醫療照護,死亡率便可驟降到 10% ~ 15% 。若是能夠為伊波拉病毒患者提供相同的完善照護,即使沒有任何新藥或疫苗可用,都可以大大減少生命的損失。
--
研究出處:Ebola and Priorities in Drug Development

譯者:高英哲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

(Visited 27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