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台南水雉的復育故事

分享至

圖片4
水雉成鳥與幼鳥。(本照片承蒙李進裕老師同意使用,在此萬分感謝)

作者|林大利

水雉(Pheasant-tailed Jacana,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為水雉科八種鳥類中的一種,分布於華南、南亞、東南亞、臺灣與菲律賓,冬季時部分的族群會遷徙至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島、婆羅洲及阿拉伯半島度冬(如下圖)。1865年,駐臺的英國外交官斯文豪(Robert Swinhoe)於高雄發現水雉,並列名於臺灣最早的鳥類名錄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雖然水雉廣泛分布於東方區(the Oriental region),但是臺灣的水雉族群卻岌岌可危。起初,臺灣的水雉族群廣泛分布於全島平原的濕地,但因為幾十年來的快速發展,水雉所偏好的濕地及水田等棲地嚴重流失。再加上農藥毒害及過度獵捕,使水雉的數量急速下降,僅存的族群主要集中於嘉南平原局部地區,尤其偏好於菱角田[1, 2]。1989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將水雉公告為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稀有野生動物[3]。

Pheasant-tailed-Jacaba-map
水雉的全球分布圖,黃色為夏季繁殖區,綠色為終年留棲地區,藍色為度冬區(林大利 繪製)。

1990年,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規劃高速鐵路的興建,其中路線281K至282K之橋墩,正好坐落於台南官田的葫蘆埤及德化埤,為水雉僅存的重要棲地。1994年,高鐵的環境影響評估有條件通過,但是其中一項但書:「高速鐵路經過水雉、彩鷸等野生動物繁殖區之部份,尚未有具體保護措施,請另提保育計畫送審,未獲審查同意,該路段不得動工」。經過多次書件往返的環境審查過程,1998年,環評審查會議決議應進行15公頃之復育棲地租用,才可以動工,如果復育成效良好,必須擴大範圍。

2000年,臺灣高鐵公司、臺南縣政府及農委會等單位,出資租用臺糖於官田的15公頃土地作為「水雉復育區」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等民間團體成立「水雉復育委員會」,執行復育區的經營管理。由於各界對水雉的棲地復育都沒有經驗,至今14年來,水雉復育區的經營與管理可說是且戰且走。包括埤塘開挖營造、植栽、引水與排水等興建及維護的成本相當高,以致於經費不足,每年仍需依賴募款維持復育計畫。此外,又遭逢外來種動植物入侵、水位調節、水生植物管理、颱風的影響等難題[4, 5],2009年至2010年間,百餘隻水雉集體中毒死亡,更是重挫復育計畫[6,7]。

(本照片承蒙李進裕老師同意使用,在此萬分感謝)
(本照片承蒙李進裕老師同意使用,在此萬分感謝)

因應農藥中毒事件,自2010年起,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逐步輔導農民不撒毒稻穀、轉以有機方式耕作、並擴大綠色保育生產[7]。初期先以阻止水雉中毒死亡,接著輔導農業轉型、契作,擴大保育成效至其他野生動物。2012年,簽訂不灑化學農藥協議的農民為50 戶、農地面積 37.4 公頃,水雉動物死亡數量於2011年起大幅下降為5隻,申請綠色保育標章之農地面積達10.106公頃,水稻及菱角契作面積達12.25公頃。

經過14年的努力,官田的水雉族群數量逐年增加,2009起,復育園區內外的總數量都超過400隻。2012年,復育區周邊共由24隻雌鳥及67隻雄鳥築了91個巢、473顆蛋,其中108巢共孵化了346隻雛鳥,最後有94巢、253隻雛鳥存活(巢位分布圖請見引用文獻7第5頁)。目前,水雉復育區已更名為「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由臺南市野鳥學會認養經營,免費開放民眾參觀,現場可自由捐款。

未命名1
1998年起水雉復育園區內外的水雉數量變化趨勢(水雉復育園區於2000年成立)。 (資料來源:引用文獻7)

現在正值炎炎夏日,南台灣艷陽高照,官田的水雉早已換上典雅的繁殖羽,擺動著修長的尾羽在菱角葉上凌波漫步。映著古銅色金屬光澤的鳥蛋,蟄伏在菱葉與清水之間;剛孵化不久的小水雉,在濕地間跟著親鳥穿梭遊走,探索這個生命力旺盛的溼地。等到成年後,這一批新生代將陸續振翅高飛,離開牠們誕生的水雉園區,尋覓安全的地方度過冬天。在官田的那些日子過的還不錯,也許,明年春天再回到水雉園區繁衍新的生命。

(本照片承蒙李進裕老師同意使用,在此萬分感謝)
(本照片承蒙李進裕老師同意使用,在此萬分感謝)

致謝

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翁榮炫先生不幸於日前(2014年7月17日)上午辭世,僅以本文感謝翁榮炫先生多年來為水雉保育的努力與貢獻。也感謝翁主任在今年一月「新年數鳥嘉年華」活動中,帶著15位夥伴於水雉園區周邊記錄65種鳥類,其中包含243隻水雉。我們會永遠記得那位戴著斗笠、頂著豔陽,穿著沼澤衣在濕地裡默默護育水雉的身影。

引用文獻

1.翁榮炫。1999。水雉的天空。帝雉,4(8): 6- 27。
2.翁榮炫、王建平。2000。水雉的生殖生物學研究。台灣濕地雜誌,(17): 18-26。
3.馮雙、翁嘉駿、陳怡如。2010。臺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4.翁榮炫。2009。莫拉克颱風對水雉繁殖的影響。2009 年台灣鳥類論壇論文全集。110-116頁。
5.羅柳墀。2011。極端氣候對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繁殖成功的影響。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13(2): 111-119。
6.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2008。台南縣歷年水雉保育計畫成果分析期末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補助。
7.水雉生態教育園區。2013。101 年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工作計畫成果報告
8.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2013。官田水雉暨保育類野生動物農田棲地之綠色保育經營管理計畫。101年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發展計畫。

延伸閱讀
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園區開放資訊
官田水雉農田棲地管理計畫(點進去右邊有相關文章列表)、水雉菱香米
陳德治。2008。台灣雉尾水雉的生殖生物學。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賢明。2012。雉尾水雉繁殖期領域變動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伯齡。2010。台南縣官田水雉復育區的棲地管理模式對水雉繁殖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原文刊載於泛科學

(Visited 54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