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非洲森林消失和人類活動息息相關

分享至

■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三千年前非洲雨林面積遽減,氣候變遷並不是唯一的因素。

科學家最近發現,非洲雨林之所以消失,班圖語族的遷徙似乎是一大原因。圖片來源:AKG-IMAGES

編譯│汪芃

日前一份在《科學》(Science)雜誌線上發表的研究指出,中非雨林之所以會驟然消失,人類活動也是一大原因。在此之前,世人都以為中非的大片雨林絕跡,導致數次漫長嚴峻的乾旱期,非洲大陸上的農業活動才因此擴張。而這份研究成果推翻了目前假設的因果關係。

地球化學家傑曼.貝永(Germain Bayon)和他在法國海洋探測研究院的同仁共同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抽取剛果河口的沈積物,檢視沈積物的風化狀況。因為毀林會使風化作用加劇,因此研究團隊檢驗沈積的黏土樣本,等於是取得了過去四萬年間的完整氣候紀錄。

研究人員檢驗沈積物岩心,發現年代在兩萬年前至三千五百年前的沈積物風化情形與地方雨量變化趨勢相符,但到了三千年前左右,貝永表示,雨量和風化情形就「完全脫鉤」了。貝永指出,他們的研究成果顯示「氣候因素並不是林地減少的唯一原因」。

距今大約四千年前,班圖語族開始從今天的奈及利亞和喀麥隆一帶往中非四處遷徙,這些遷徙的民族開闢林地,用來進行農業及煉鐵等活動,研究團隊指出,這些活動「對雨林衝擊甚鉅」。

人與自然的對決

當時人類只會使用原始簡單的工具,因此許多科學家都認為他們不可能有辦法破壞如此大面積的林地。

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的考古植物學系主任卡塔麗娜.紐曼(Katharina Neumann)就指出:「就算是今天的農業採用山田燒墾的密集耕作方式,也不太可能造成嚴重風化的光禿地貌,所以實在很難想像遠古的班圖農夫使用很陽春的工具,人數又不多,破壞雨林的能力卻比現代中非更強嗎?」

支持目前主流觀點的還有非洲加彭自由市(Libreville, Gabon)熱帶生態學研究中心主任艾福烈德.葛曼達(Alfred Ngomanda),他也認為氣候變遷是中非雨林消失的主因,但他表示,「或許班圖語族的農耕活動確實是促成雨林流失的一個因素,讓當地森林加速退化了。」

貝永表示,他們這份新研究和既有說法不一定抵觸,也可以說明人類活動和自然氣候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確實會對環境造成嚴峻的影響。他說:「人類會對自然作用造成巨大衝擊。」

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的科學副主任大衛.哈力斯(David Harris)則表示,這份新研究能讓世人意識到毀林及其他人類活動都會加劇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他指出:「現代的伐木活動、交通運輸、戰爭、政治因素所導致的難民遷徙、食物及林木產品等交易活動都可能會造成衝擊,對於這點我們應該更加留意。」
--

 研究出處:Humans implicated in Africa's deforestation
 延伸閱讀:【地球科學】航海人的故事

責任編輯:Nita Hsu


(Visited 8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2 thoughts on “【地球科學】非洲森林消失和人類活動息息相關

  • 2012 年 03 月 01 日 at 00:47:38
    Permalink

    我在想有無可能過去講班圖語族語言的人有比較複雜且大規模的耕作方式,但這種方式對環境的影響太大,使其後來放棄了這種耕作方式,並因土地破壞的後果而開始遷徙,進而造成農業的擴張?

    另外似乎講班圖語族語言的人是世界上最早會使用鐵器的族群之一。

    Reply
  • 2012 年 03 月 01 日 at 00:48:53
    Permalink

    如果講班圖語族語言的人確實是世界上最早會使用鐵器的族群之一,那有可能鐵器工具的使用也加快了環境的破壞速度,較強的開墾能力和人口的增加都是可能的因素之一。

    Reply

發佈回覆給「高坂桐乃(k1234567890y)」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